抑郁症的根源,在“厥阴和少阴”,这两个不解决旗开网,就会复发。
因为,抑郁症患者是不少,但最常见的情况只有两种:
一种是阳气的问题,这种是寒入厥阴。
这种患者,脾阳虚是根,膀胱阳虚是中间过程,然后各种虚火向上走。
大脑本身就是五脏六腑气的集合,各种虚火一旺,情志就受了影响,精神疾病自然就发生了。
如果患者平时就很虚,整体看来就是个表寒,里也寒的情况,就需要用附子来旺这个火,用麻黄沟通内外,细辛疏通水道,再把寒气逼到体外。
但是要看清楚,因为还有一种是寒热的格拒,用药就变了,就不是这么回事了。
寒热格拒,虽然也是是寒热同用,麻黄、升麻、桂枝,往外疏通,但是一般就不再用附子了,因为还没完全疏通。
得想办法清热,先内外沟通了,达成一个比较弱的平衡,才能慢慢的用附子剂来补充,来温阳,进入调节少阴的环节。
少阴补足之后,就有机会推到三阳去。
展开剩余95%这样,就从阴证转为阳证,也就没什么大碍了。
这是一种,还有一种就是外面说的最多的肝郁气滞的问题。
其实呢,脾阳虚本身或者脾阳虚,也可以引起的肝郁。
所以,为了避免伤阴、伤脾的问题,需要再加一些运脾的药物。
虽然是肝郁,但只治肝,也不行。因为,治肝的药,一般都是苦的,伤胃的,苦寒太过了,就会伤阴化燥。
燥气冲肝,冲心,冲脑,整天昏昏沉沉,烦燥又睡不好,时间长了就是精神恍惚,易怒,烦躁。
所以,治肝的同时,脾胃你就肯定不能不管,不然后患无穷。
其他的,就是要看有没有累及肺。
再有,中医讲肝肾同源,如果肝郁气滞时间长,一定会累及到少阴经络。
如果再发展,少阴又会累及到胆经。
这就是中医说的脏腑传变,也就是病机变了。
稍微复杂点的呢?就是患者寒热交杂,就是抑郁中带点燥的,用药呢,就得是寒热同调。
一方面用黄连、黄柏,去掉多余的热,一方面也得加点人参、干姜,来温补脾的功能。
之前我们也说过,还得加点酸味药,辛味药。
酸,是敛阳入阴,是收敛。辛呢,是发散。
如果一个人是阳路不通,用这种方式来鼓舞他,让阳气慢慢振奋起来,也是不错的办法。
抑郁症,有的能治,有的不能治。
阳气之来复,是抑郁症生死之关键。
所以,抑郁症死症与不死症,是看少阴阳气能不能续生,如果能续生就没事儿,不能续生就没办法。
抑郁症,是三阴病。
太阴病,是伤到了腑,胃肠寒,有水湿。此时,患者的精神尚可。
少阴病,是脏腑俱伤,尤其以心肾为重,核心问题是“寒”。此时,患者情志抑郁。
厥阴病,是寒热错杂。此时,抑郁和躁狂,交替出现。
抑郁症,在少阴病。少阴病的根源在于细胞机能的沉衰,从细胞继而扩大到局部组织器官的沉衰,再到整个身体的沉衰。
所以,也就不难理解抑郁人的状态:
气血供给变少,脉象,自然就变弱变细。
身体能量不够,身体,自然就没有精神。
抑郁症,细分下来,虽然也有几种情况。但是,只要符合上面这两点,就是少阴病。而且,抑郁症的人,少阴病,居多。
少阴者,小阴也。
病至少阴,不但阳气虚损,营阴也不足。
所以,不光全身机能衰减,而且,抵抗疾病的能力,也会明显的下降。
全身虚衰,尤其以心肾虚衰为重。
病邪,从心包经进入心脏,必定是晚上失眠,睡不好。或者二便失常,有时下痢,有时便秘。胸闷、胸痛,手麻、四肢麻。
抑郁症的加重,是身体正气一步步的衰败,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。
到了少阴还没治好,就进入最后一个阶段,叫做厥阴病。
厥阴病,就进了肝脏,还有心包经。表现的症状为四肢逆冷,寒热错杂,上热下寒,下热上寒,里热外寒。
一个重度抑郁症的人,去做检查。他们会说,某些神经递质缺乏,缺什么补什么。
看起来理论很正确,但结果不尽人意。
抑郁症,很多人认为中医很荒谬,其实呢,见仁见智吧...
抑郁症,久治不愈的原因,有二:
1、没有驱寒。
抑郁症,主要是寒,其次是虚。所以用药,侧重点在驱寒,其次在补虚。
最要紧的事,是不让寒进一步深入。否则寒入心包,将为重大精神疾病发作埋下祸根。
2、阳气不足。
阳气的源头是“肾和膀胱”。
阳气循行的地方主要是背部,特别是督脉与膀胱经。
很多人把目光集中在“肝脾肾”上。实际上,你要首先解决膀胱气化的问题,只有膀胱气化功能好了,整个肚子里都是温和的水气,肚子才能热起来,整个下焦也就热了。
治抑郁症,先说柴胡系列的方子。
什么时候用柴胡?
情绪老是低落,脑子里却像放电影一样,停不下来,想法一个接一个往外冒。
还有就是,身体两边,特别是头两侧,老觉得不对劲,时好时坏。这样一来,话也不想多说,作息也跟着乱了套。
见到这种抑郁症,十有八九,要上柴胡剂。
柴胡系列的方子,有哪些?
小柴胡汤、大柴胡汤、柴胡桂枝汤、柴胡桂枝干姜汤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。
这些方子有什么区别?主要看患者有没有烦躁的情况。
有烦躁,就要用降药。
所以你看,小柴胡、柴胡桂枝干姜汤,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,一个比一个用的降药重,说明一个比一个烦躁的重。
降药有哪些?
按中医说,质重的药,就算降药。龙骨、牡蛎、磁石、赭石、生铁落、朱砂。
这是按顺序排的,越往后的,力道越大。
到了朱砂,已经属于重金属了,已经很少有人用了。
正常一般用就是龙骨、牡蛎。再严重点就是磁石、赭石、生铁落。
所以,这里又衍生出来三个方子:
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、柴胡龙骨牡蛎汤、桂枝龙骨牡蛎汤。也就是桂甘龙牡、柴龙牡、桂龙牡。
抑郁的人总是处于惊慌紧张的状态,会有入睡困难,同时也会有易惊易醒的问题。
神经的问题,实际上是血的问题。
柴龙牡,有清的效果,而桂龙牡和桂甘龙牡,都是偏补。
清,是清什么?
清血液中的某些激素。精神问题,一是神经问题,二是内分泌问题。激素就是内分泌问题。
但是清完之后,还有问题。
什么问题?
你现在只是解决了当前激素平衡的问题,为什么会失衡的,这个失衡的原因你没解决。就像西药一样,没有解决根本的原因,就不算治好。
根本原因是啥?
根本原因是脏腑的亢进或衰落。脏腑不平衡,分泌就有问题。所以要补上这个脏腑的缺口。
怎么补?
可以再用桂龙牡,桂龙牡有个好处,镇静的同时又可以补上脏腑的缺口。
讲一个抑郁症案例旗开网,就是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治好的。等你看完,应该就理解差不多了。
年初有位患者,32岁,他是个啥情况呢?
懒得说话,懒得吃饭,懒得动弹,总之是一切都懒。
抑郁症啊,你要记得,懒,只是外人看着懒。实际上是没有力气,是心力不足,心气也不足。
还有就是烦,看见这个烦,看见那个也烦,一点就着,就要发火。
看了看他的舌头,舌淡,苔薄黄腻。黄腻苔啊,这是痰热。
脉象呢,是个脉沉细弦,气滞是没跑了。
综合看呢,就是个痰热阻滞,阳郁不达,神机失和,于是开方:
桂枝12g,生白芍24g,炙甘草9g,生龙骨24g,生牡蛎24g,茯苓30g,巴戟天15g,石菖蒲15g,酸枣仁30g,东白薇24g,黄连6g。
这个方子,是宣阳开郁为主,清化痰热为辅。
二诊,他又来了,睡眠大有改善,入睡较快,早晨起来精神情绪比较好,只是到了下午,稍差些,下午还是懒。
看了看舌头,舌淡红,苔薄白,脉弦细。黄腻苔没了,这是痰热已经化开了。脉没有那么沉了,说明阳气也能稍微舒展开了。
原方稍作调整,再次开方:
桂枝12g,生白芍24g,炙甘草9g,桔梗12g,生龙骨24g,生牡蛎24g,茯苓30g,巴戟天15g,石菖蒲15g,酸枣仁30g,东白薇24g。
这次加了桔梗,桔梗,一般都说是化痰药,实际上,桔梗还能引气入胸。
桔梗是破气还五汤的常用药,一般我们治抑郁症的患者,会有一个升三阳之气的过程,用的是柴胡、黄芪、升麻,用这三味药,把太阳、少阳、阳明,三阳之气升上来,再用桔梗引气入胸。这算是一条经验。
三诊的时候,他告诉我们,病情稳定,但微有反复。后面又调整了月余,直至痊愈。
中医治抑郁症,从肝论治的多,因为肝郁肝郁,这点大家都是能看到的。
从肝气郁结的角度来治,有时候有效,有时候又没那么有效。
尤其是那种,早晨症状比较重,到了傍晚就会减轻。或者说早晨轻,晚上重的。
对这种患者,你就要从阳气的生长规律来理解。
阳气的生长规律,按时间说,就是跟太阳的东升西落一个道理。
按人体部位来说,背为阳,腹为阴。背部是阳气循行的通道,脊柱,又称“龙骨”。所以脊柱不正,也会有这个病。所以晒背,会有好处。
脊柱那里,又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脉,督脉和膀胱经。
所以,要把这些弄明白了,用药才会更符合实际情况。
但是呢,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:
现在的人,一看到抑郁症,就条件反射的想用柴胡,已经成了惯性思维。
不是所有的抑郁症都能用柴胡。
咱们要明白,抑郁症时间长了,身体就虚了,阴也伤了,就从肝郁到了肝寒。
抑郁症,一旦到了肝寒的程度,要是再用那些“柴胡”类的方子,那可就是雪上加霜了,一不小心就把阴血给伤了。
所以啊,咱们得记住一点:久病必虚。
碰到那些肝郁日久的患者,咱们可不能再用逍遥丸、柴胡疏肝散这些了,那怎么办呢?
咱们可以用“一贯煎”为基础,加减点药,效果那才叫一个显著。
怎么判断能不能用“一贯煎”呢?
看舌头!
舌质红,苔白厚但枯干,这就说明患者血虚了。
“一贯煎”啊,既能养血,又能疏肝理气,简直就是重度抑郁症患者的福音。
“一贯煎”这方子,说白了就是六味药:北沙参、麦冬、地黄、当归、枸杞子、川楝子。
这六味药啊,按作用分成两组:
一组是,川楝子、当归、枸杞子,专门调肝的,用的药也不燥。
另一组是,北沙参、麦冬、地黄,从上到下滋阴,方向全得很。
两组药一加起来,滋阴疏肝解郁的效果杠杠的。
当然啦,这方子也不是死的,得根据患者情况加减。
也有一个案例,说江苏有一位刘女士,45岁。因为长期工作压力大,近三年来,情绪低落,兴趣丧失,伴有失眠、乏力、食欲下降、面容憔悴,诊断为重度抑郁症。曾服用抗抑郁药物,效果不理想,且副作用明显,遂寻求中医治疗。
发现她:舌质红,苔白厚且枯干,这是体内津液亏损,尤其是肝脏阴血受损的表现。
脉象弦细,弦脉意味着肝郁,而细脉也说明了阴血不足的问题。
刘女士的抑郁症源于肝郁,且日久已伤及阴血。
因此,治疗不宜再用可能进一步伤阴动火的柴胡类方子,而是选择了“一贯煎”作为底方进行加减治疗。
北沙参15g,麦冬15g,地黄15g,当归10g,枸杞子15g,川楝子6g、白芍12g、郁金10g、酸枣仁15g、 合欢皮15g、柏子仁10g。
刘女士服药一个月后,情绪有所好转,能主动与人交流,睡眠质量改善,但仍感乏力,大便秘结。
舌象和脉象虽有所好转,但仍显干燥和弦细。
乏力,是阴血未充之象;大便秘结,表明肠道津液不足。因此,在原方基础上增加润肠通便和清热润燥的药物。
加瓜蒌仁15g,润肠通便;加知母10g,清热润燥。
刘女士继续服药一个月后,情绪稳定,兴趣逐渐恢复,工作生活基本正常,睡眠质量良好,乏力、便秘等症状消失。只是偶尔感到胃部不适,有轻微的胃胀和反酸现象。
此时,她的舌象已变为舌质淡红,苔薄白且滋润,脉象也平和了许多。
这是病情显著改善的表现,但胃部不适需要新的药物来调理。于是,在原方基础上加入了瓦楞子和海螵蛸,以和胃降逆、制酸止痛。
这次服药后,刘女士的症状全部消失。后续的回访中,她的病情再也没有复发。
这是一个用“一贯煎加减”治疗抑郁症的典型案例。
当然,我们也可以用“吴茱萸”。
前段时间,有个抑郁患者来看病,问他啥也不说,直接伸手让摸脉。
一搭上脉,哎呀,这脉弦的不行,就像一根快要绷断的琴弦那么紧。再往大拇指方向一摸,整个寸脉都超过寸口了。
这明显是遇上了过不去的坎,肝郁的太厉害了。
这种怎么治呢?
肝郁肯定要疏肝,这没错。说到疏肝,一般人用药,无非就是“柴胡、枳实、薄荷”,思路再广点的人,还有香附、香橼。
我们有个方子:
吴茱萸、小茴香、肉桂、炙甘草、乌药、白芍、陈皮、桂枝、当归、砂仁。
这个方子的意思是“顺着肝去排寒”,效果反馈特别好,尤其是对体寒的抑郁患者。因为它虽然是个理气剂,但还能温补肝肾、通达阳气,就是一个“热版的逍遥散”。
还要重点说下“吴茱萸”,吴茱萸这药太特殊了,集大苦、大辛、大热于一身。
对于积年的抑郁头痛,只有它能搞定。
有位李女士,45岁,是一家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者。然而,近两年,发现对曾经热爱的工作失去了兴趣,每天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。回到家后,她也变得沉默寡言,不再像以前那样与家人分享日常琐事,甚至有时会因为小事而发脾气。
最让家人担心的是,她时常会感到悲伤,无缘无故地流泪,晚上也经常失眠,头痛频发。
家人多次尝试与她沟通,但她总是避而不谈,最后在家人的劝说下,决定寻求中医的帮助。
她的舌头颜色偏淡,舌苔薄而白,舌边还有轻微的齿痕。这表示她体内有寒气,肝气郁结,脾胃功能也不太好。
脉象弦细而紧,这也是肝郁的表现。而细脉则反映出她气血两虚,身体状况堪忧。
根据李女士的病情,为她开了一剂疏肝解郁、温补肝肾的方子:
吴茱萸9g,小茴香6g,肉桂6g,炙甘草9g,乌药9g,白芍15g,陈皮12g,桂枝9g,当归12g,砂仁6g。
一个疗程后,她来复诊。这次,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她说,自从服药后,她的情绪明显改善,不再像以前那样低落和烦躁。而且,她的睡眠也得到了显著改善,晚上终于能够安稳入睡了。
根据李女士的反馈,对方子进行了调整:
加柴胡12g,疏肝解郁。
加黄芩9g,清心除烦。
肉桂和小茴香,用量减至3g,避免过多的温阳药物导致上火。
又过了一个疗程,李女士带着满心的喜悦再次来到诊所。她告诉我们,自己现在不仅情绪稳定,而且重新找回了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。她每天都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,精神状态焕然一新。
更重要的是,她与家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了。
听了李女士的反馈后,非常高兴。根据李女士的当前状况,对方子进行了微调,将黄芩的用量减至6g。
叮嘱李女士,她可以继续服用这个方子一段时间,以巩固疗效。
同时,也提醒她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。并建议她尝试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。
所以,别看这方子药不多,但每一味药都是精挑细选的,针对的就是抑郁症这个难缠的病。
还有的抑郁症患者,就是阳气的问题。
有人说,抑郁就是阳虚,就是阳气弱了,能量不足。
算说对了一半吧。
抑郁症一般来说都是懒的做,懒得动,懒得想。中医说阳主动,阳气代表阳光积极向上正能量,身体阳气严重不足就会出现不想动,懒得动等症状。
但是你要知道,这种表现有两种可能的啊。
一种原因就是阳气弱了,也就是阳虚。但你要真是接触的患者多了,你就会知道,阳虚的患者是很少见的。
因为这种现象还存在另一种可能,就是阳郁,简单说就是阳气的运行受到了阻碍。
阳虚和阳郁,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四肢凉。
但是,这俩不是一回事。
阳虚,它是阳气不足。
阳郁,它是阳气郁结,不能外达。
所以,在治法上,它俩是完全不一样的,一定要拎得清。
阳气郁在体内,它会有什么表现呢?
会有心烦,会有急躁。
气有余便是火,阳郁也会化火,所以里边烦,外面凉。
这类患者呢,一摸脉,脉很沉,而且又弦又细。
你的手虽然是摸在寸关尺三部脉上,但是能感觉到患者的手冷气逼人。
患者容易焦虑,容易急躁,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,不是很理智的样子。
阳郁的抑郁症患者,他还会有小便不利的情况,这是阳郁气滞,水道不调的表现。
所以啊,中医就是这样,表现上看着差不多,本质上是不一样的,治法也是不一样的。
阳虚的呢,要补阳,必要时,就可以用上附子。这是温阳为主,也就是火神派最喜欢的。胸中寒,也就是所谓的“少阴寒化证”,被压缩到膻中的阳气也不足了。
用的基础方是——四逆汤。
四逆汤:附子,干姜,炙甘草。干姜温里,附子温表,加炙甘草,辛甘化阳,目的是把热留住。
如果虚寒较重,阳气外脱,可以给干姜附子加量,也就是——通脉四逆汤。
如果实寒更重一些,那么,去掉炙甘草,加葱白,散寒通阳。这里用葱白,是通阳。
这用的都是热药,有些人在用了热药之后,寒热对峙,出现了类似于上热下寒的表现,干呕心烦。
实际上,这时候,是药力还没去跟中焦的寒斗争。所以,上焦热会更重。
有人就开始怀疑了,认为是不是治错了,要调方。
这时候,应该坚持继续用热药,一段时间之后,症状自然会消失。
上面说的是阳虚,那么阳郁的呢?
阳郁的,重点是要通畅三焦,具体要用什么药,得看郁到了什么程度。
附子的作用,是回阳救逆。
一个“回”字,一个“逆”字,就说明了一切。从过去的经验看,抑郁症到了三阴真寒的地步,附子这味药几乎不可替代。
讲个例子,一位重度抑郁症患者。
双手脉象浮滑而大,脉大为虚,散在外面收不进去,稍用力按就弱而无力。
舌苔厚腻而白,说明中焦淤滞严重,所以胃口也差。
此时明显是个阳气外散,治法呢,有两套方案,一快一慢。
患者久病,很心急,所以急则先治标,再图本。
首先,收敛固护阳气。
用四逆汤加五味子、山萸肉,和运中焦的药,小量的化湿的药,主要以温壮元阳,运转中焦,收敛元气为主。
三周后,面色开始红润,脉已经沉下去了。
那么,下一步就要祛除体内的淤浊。
以四逆汤,加平胃散,再加上化瘀祛痰的药。
又一月余,舌苔慢慢干净了,胃口好起来了,大便痛快了。
随着淤浊的减少,脉摸着有力了,比较粗大,实一些了。
说明什么?
说明有形的淤滞少了,无形的气郁表现出来了。
这证就变了,变成了小柴胡汤、四逆散的症状,这是好现象,从气陷到了气滞,这证就算反推回去了。
只是此时,气滞还是很厉害的。
这时用药,肯定就要破这个气滞。
四逆散,加香附,槟榔,陈皮,量比较大。
这个过程快些,约两周,脉就不紧了。
只是,脉按下去过半天才能弹起,正常应该弹性很大,说明此时体内的淤滞不是在气分,还是有点残余的顽痰。
化开顽痰,即可。
现在把顽痰去掉了,自然感觉很轻松,有精神了。
你看,这个患者就用到了“四逆汤”。四逆汤:附子、干姜、炙甘草。
用四逆汤治抑郁症,治的是寒证抑郁,且用药期间会出现排病反应,按破气还五汤的经验是:
头几天,先是烦躁不安,这是阳气与三阴交接,可以说是药病相争,然后中气运转食欲大增。
期间会有头疼,吐酸水的排病反应,但是会明显感觉心情慢慢变好。
到了吐酸水的时候,是快要好了,胃阳回复,把阴寒时停留的胃液吐出,吐出的胃液特别酸,再有一两天阳气要全部回来了。
再后面,是汗出,病人会突然感觉心情回复,不理解以前为什么会抑郁,为什么会那么难受。
如果还有汗出就再吃一副,基本不可能再有凌晨两三点出汗了。这时候身体气化已经全部恢复了。
这就是阳气回复,荣卫结合,把分离时的水气排出来,全身气化恢复正常。
此时,病人一下子就感觉好了,就这么突然。
说明这种抑郁症就是脏腑问题,你以为你能控制你的心情,那是很难的,一般人基本不可能的。
大病去后,再用一个月,来滋养肝肾阴血,进行调补。
这是最严重的寒证抑郁症,患者感觉生不如死,如同行尸走肉。其他的没有这么严重,可以根据病症徐徐调理。
这种寒证抑郁症,用四逆汤,不要添油加醋,否则无效。
抑郁症,跟阳虚类似的,还有另外一种情况,就是寒热格拒,那用药就完全不同了。
寒热格拒,用药虽然也是寒热同用。还是用麻黄、升麻、桂枝来疏通,但是不用附子了,因为还没疏通开呢。得想办法清热,先让内外沟通上,达到个稍微平衡的状态,再慢慢用附子剂来温阳,调节少阴。
等到少阴补足了,就有机会把病推到三阳去。
这样,抑郁症就从阴证转到阳证,也就没啥大碍了。
“我治疗抑郁症,从来不用镇静,那些东西只能应急,不能除根儿。”
现在,很多人的观念都被带偏了。
他们以为,治疗抑郁症,只要用上镇静药,让患者安静下来就好了。这种想法正好跟我们的治疗理念反过来了。
一个抑郁症患者,究竟恢复的怎么样了,很容易就能看出来。
如果躯体症状越来越多,那就是治反了。
如果眼神越来越呆滞,那也是治反了。
不光西医有镇静药,中医也有。镇静药算不上高科技,更算不上什么高明的手段。
中药里头,磁石、赭石、生铁落、朱砂...
这些都算镇静药,而且越往后力道越大。这些东西管不管用?
非常管用!尤其是对狂躁的、发狂的患者,短期效果非常好。
所以,现在就有一种现象,一些人图省事,上去先用镇静,效果来的非常快。患者以为有效,长期服用,其实后患无穷。
因为镇静药会压制阳气。
阳气本来是要生发的,现在被压制了,只能跑到体表。结果就是体表反而变的很热。
所以,服用镇静药的一个典型表现,就是爱出虚汗。
总之呢,抑郁症只是一个病名,只是一个结果,是一个虚证。
我们要通过现象看本质,看到“能量不足”这个本质,去寻找“能量不足”的根源,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旗开网,加上适当的补充能量,抑郁症是相对好调的。
可惜,太多人没搞懂这个问题,走了太多弯路。 发布于:北京市大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